鲍勃app体育下载_鲍勃买球app下载

联合水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28 22:35:57 |   作者: 鲍勃体育下载

产品描述:

2023年,受地理政治学冲突影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

服务热线:150-6362-1998

产品说明

  

联合水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年,受地理政治学冲突影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恢复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陆续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稳中求进,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中国经济整体回升稳中向好。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提高城乡供水、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水生态保护、推进大江大河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深化水价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推动再生水利用等方面释放利好政策,水务和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打开新格局。

  报告期内,秉承着“团结、诚信、拼搏、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在公司董事会的带领下,企业主要完成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将运营管理作为立身之本,继续强化运营管控,坚持规范化运作,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持续提升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同时快速推进智慧化、数字化运营,全方面开展精细化、系统化管理,不断改善运营效率,提高运营回报。公司降本增效举措最重要的包含:1、借助智慧水务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电耗监测与分析,优化调度方案,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生产能耗;2、优化原料投入环节,通过精准投药系统精确控制投加药剂量,推进智能化、科学化药剂投加,降低药耗;3、通过加强生产设施设备、厂区老化管道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控制产销差和漏损率,提高生产效益;4、通过水厂工艺优化升级及应用性能更好的节能设备,促进节能降耗等。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780.88万元,其中,供水及衍生业务同比增长0.02%,污水处理业务同比增长13.73%。高效的卓越运营能力带动公司纯收入能力实现高质量增长,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31.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12,058.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8%;截至2023年12月底,期末总资产363,514.33万元,同比增长4.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0,608.58万元,同比增长24.14%;基本每股盈利0.3861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3.36%;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51.72%,同比下降7.64个百分点。

  2023年度,公司经营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7.09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为35.08%,上年同期综合毛利率为31.88%,同比增加3.20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0.04%,较上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

  2023年度各细分业务收入构成方面,公司实现供水及衍生业务收入61,705.09万元,同比增长0.02%;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收入29,727.13万元,同比增长13.73%;实现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业务收入4,484.09万元,同比增长8,267.85%;实现EPC及PPP建造工程类业务收入14,999.8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自来水供水全年出水水质稳定,在市政、工业园区用水需求量提高及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公司售水量持续平稳增长,经营业绩明显提升。2023年度,公司自来水售水量19,303.0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88%。

  毛利率方面,供水及衍生业务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经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63%,报告期内供水及衍生业务毛利率为39.26%,较上年同期减少0.96个百分点,还在于折旧与摊销、直接材料与职工薪酬金额有所提高。

  供水项目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咸宁思源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咸宁区横沟桥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已建设完工,该项目主要将现供水规模2万立方米/日提升至5万立方米/日;公司实施的“宿迁市北京路(通湖大道~黄河南路)DN1000供水管道工程”已建设完工,项目建成后将第二水厂与老城区的供配水管网系统连接,完善了联合水务供水范围内供水管网的整体性,有效地提升了供水管网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海外供水项目方面,孟加拉国达卡市Purbacha新城供水及配水设施开发PPP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1月30日取得一期商业运行证书,成功实现了项目一期正式通水投产目标,目前,项目二期工程也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污水处理业务运营稳定,得益于市政污水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需求量的提升,2023年度,公司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15,247.5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16%,污水处理业务经营业绩实现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为39.12%,上年同期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为31.03%,同比增加8.09个百分点,根本原因在于污水处理业务的药剂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污水处理业务成本控制较好,带动毛利率明显上升。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水务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这些地区的供水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镇化率较低,但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高,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会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面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日趋严峻。鉴于南亚和东南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回报空间,公司率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路的国际市场。

  孟加拉国达卡市Purbacha新城供水及配水设施开发PPP项目是孟加拉国第一个水务PPP项目,也是联合水务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设并实施运营的供水项目。为确保顺利推进项目投建进度,在最近两年全球大环境严峻的挑战下,公司选聘孟加拉国当地优秀施工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建设管理力量,通过国内各专业同步远程对接管理;并在2022年年底重新派驻中方管理团队入驻孟加拉项目当地,加快工程建设。经中孟团队的共同努力,已于2023年1月30日取得一期商业运行证书,成功实现了项目一期正式通水投产目标。截至目前,孟加拉国达卡市Purbacha新城供水项目二期工程也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考虑Purbacha新城的现阶段以及未来区域发展的用水需求,设计供水能力为34万吨/日,并配套建设了高标准水质检验测试中心。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将为Purbacha新城的200万居民提供高质量供水服务。

  孟加拉项目一期的竣工,对公司来说具有从0到1的意义,标志着公司从建设阶段走到了运营阶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外运营项目,也为联合水务海外市场的拓展及项目建设落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有利于打造联合水务特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在孟加拉项目由公司外派经验比较丰富的中方管理团队,并且在当地招聘孟加拉本土的员工和技术人员,累计带动当地就业达601人;同时,公司在中国招聘了孟加拉国留学生,在中国国内的水厂学习锻炼后再反向输送回孟加拉项目。以孟加拉项目作为公司海外版图的第一站,公司将继续凭借自身的国际化人才、技术和模式的输出,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策略,继续开发东南亚和南亚水务市场,深度挖掘性能好价格低、盈利能力强、风险可控的海外投资项目,并促进海外水务项目落地。

  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监管趋严和生态治理需求升级,在持续政策支持下,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和长江大保护、黄河生态保护等流域的治理需求迅速增加,水环境治理领域市场进一步扩容。全资子公司上海博瑞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在河湖流域水环境的科技引擎平台,不断吸纳来自不相同的领域的专业方面技术精英,目前已经在流域河湖水环境修复、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尾水二次提标、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为荆州市江津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赤壁市杨家湖水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咸宁市斧头湖流域三八河支流王家寨湖至章家湖段生态修复及市政配套工程、咸宁市嘉鱼县大岩湖(甘家塘出水渠)水质提升工程、赤壁市东风塘水生态治理工程等多个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针对水环境治理行业面临的三大障碍,博瑞思积极发挥优势提供治理解决方案,围绕“排口原位净化”、“水ECO生境营造”、“智慧运维”三大核心进行专利研发。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博瑞思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1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25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综合技术”体系。此外,博瑞思已于2023年4月成功入库上海市2023年度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于2023年12月成功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未来,博瑞思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围绕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慢慢地加强公司科学技术竞争力。此外,博瑞思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的策略,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要的项目拓展目标,聚焦大流域大区域中的环保治理重点区域,关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的业务机会,打造联合水务业绩增长的新驱动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水务行业正走向生产智能化、工艺装备化、设备集成化、监测数据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发展道路。顺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正积极地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目前已经在宿迁和咸宁等地的项目建立了GIS管网系统和DMA分区计量管理系统、生产设备智慧管理系统、SCADA生产调度系统,建立了集团化数字管理平台。对关键生产运营数据来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保证生产安全可靠,成本精细控制。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能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增强水务运营管理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管理业绩。公司也将积极地推进远传智慧水表的安装普及,拓展水务水利智慧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宿迁耿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积极地推进精准加药系统建设,系统投入运行后通过实现对投药剂量的精准计算,有助于降低药耗,逐步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管理效能。

  报告期内,联合水务坚持在运营和价值链中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持续为经济、环境、社会注入正向动能。在环境方面,积极做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低碳环保的水务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率,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污染,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在社会方面,公司本着“供优质之水,服诚信之务”的经营理念,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公司热情参加社区建设,开展公益活动,支持教育、医疗、扶贫等事业,回馈社会。自创立以来一直重视员工的权益和福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规范、透明、高效、负责的治理理念,逐渐完备治理结构和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持续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为提升公司ESG治理水平,更好地推进ESG工作在企业内部落地,2024年3月公司正式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战略与ESG委员会”,建立强有力的ESG管理决策机制,并设立ESG工作小组,推动ESG工作目标落地和实践。

  环境保护方面,公司全年污水处理量达14,418.56万吨,年度削减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COD计)44,894吨。

  公司切身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2023年度公益投入154.33万元,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59人次,员工志愿服务时长达1,389.50小时。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强化双碳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水务行业是城市基础设施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属性。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端的增长推动水务行业产能持续释放,用水需求总量平稳增长。现阶段供水行业基本情况如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用水总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达5,998.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32%。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比重分别为15.10%、16.14%、63.04%和5.72%。全国用水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用水占比最高,受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影响工业用水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城市用水人口持续增加,作为刚性需求的城镇生活用水需求占比仍将持续增长。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我国供水总量有序提升。2012年至2022年,城市供水总量从523亿立方米增长至674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7%,县城供水总量从102亿立方米增长至126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5%。

  但总体来看,供水行业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处于成熟期,尤其城市供水方面:城市供水普及率已达到99.39%,城市供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能力达3.15亿立方米/日,较2021年小幅下降0.72%;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2,309.9亿元,较2021年下降4.54%;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0万公里,较2021年增长4.06%。

  近年来,我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漏损率稳中有降,2022年分别为12.9%、12.6%,但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别,国内各省、市管网漏损率也有较大差别。2022年2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地下管网建设仍然是未来政府投资建设重点领域,降低管网漏损率也是水务运营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点。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逐年提高,部分城市建筑用地容积率不断攀升,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市政供水管网水压很难保证城市高层建筑用水需求,因此就需要新增加压设施。政策层面,2022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应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等,加快更新改造。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用水质量发展要求不断的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推动的影响,二次供水将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

  我国供水价格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政策,价格主管部门主要依据2021年《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以定期成本监审核定的定价成本作为制定或者调整供水价格的基础,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办法来进行制定并相应进行水价调整。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再次提出要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构建合理回报机制。水价新政强调合理收益后,多地启动水价听证会,重新核定水价,上海、深圳、福安等城市调整了当地水价,西安市、常德市等已召开调价听证会,2024年自来水价格上调周期有望全国展开。

  此外,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规定,城市居民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在1.5%-3%以内时,为用水户可接受范围,当前,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比均远低于1.5%,表明当前水价水平远低于用水户承受范围下限。依照国家发改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6月至2023年10月,36座重点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由1.92元/吨提升至2.35元/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水价调整或是未来大势所趋。

  伴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资源污染也成为了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受污水处理需求增加及国家环保政策推动的双重驱动,污水处理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准。但目前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率较低,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出水水质不高与高水平发展之间也还存在非常明显差距。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污水处理设备在有关政策推动下,继续在新增管网、处理设施以及提标改造等方面保持较大投资规模。现阶段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概况如下:

  近年来,我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污水处理量和污水解决能力持续提升,污水处理率较高。我国城市污水年处理量由2012年的343.79亿立方米增长至2022年的626.88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6.19%,县城污水年处理量由2012年的62.18亿立方米增长至2022年的111.41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6.01%;同期,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11,733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2年的21,606.10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6.30%,县城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2,623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2年的4,184.67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4.78%。根据《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污水处理率方面,2022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8.11%,县城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6.94%,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污水处理率远低于城市、县城水平,农村污水仍有较大建设任务。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提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机制,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向城镇及农村领域倾斜,农村污水市场空间将逐步释放。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力的增强,但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也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及成本均较高,相应的处理单价也较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的不断增多,特别随着环保监管要求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和处理量逐年增长,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均已处于较高水平,快速“量增”之后是污水出水水质进一步“提标”的要求。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现行水质标准要求不高,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各地方新标也在陆续出台。目前我国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设置了相对超前的一级A标准,但最高的一级A排放标准仅相当于地表水的劣五类,国内相当部分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还低于一级A标准。根据《“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均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一些重要城市,目前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要求已进一步提升至地表Ⅳ类水、回用水的标准。从整体趋势来看,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逐步趋于严格和完善。

  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带动污水处理固定资产的持续投入,2020-2022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043.4亿元、893.8亿元和708.2亿元;同期县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06.2亿元、325.9亿元和319.3亿元。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要推进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等相关领域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意味着多个利好环境产业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市场即将释放。

  总体而言,我国污水出水水质仍有提升空间,提标改造工作任重道远,未来一段时间内提标改造仍会是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核心。

  我国污水处理费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一般每三年核定一次。根据发改价格〔2021〕689号《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结合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高情况,将收费标准提高至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成本且合理盈利的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处理水质、污染物削减量等挂钩的污水处理服务费奖惩机制。鼓励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

  此外,提质增效工作中的管网新建改建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都将提升污水处理企业的资本投资力度,从而带来污水处理服务费提升的需求。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来看,还是和国际主要城市的收费对比,我国的污水处理费价格均存在提升空间。

  城市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等散乱污排放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治理,目前我国水环境整体状况已有所改善。根据生态环境部《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3,629个国控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87.9%,较2021年上涨3.0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占比11.4%,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0.7%,较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江河监测的3,11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0.2%,比2021年上升3.2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占比9.4%,比2021年下降2.7%,劣Ⅴ类水质断面占0.4%,比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开展水质监测的210个全国主要湖泊(水库)中,Ⅰ-Ⅲ类水质湖泊(水库)占比73.8%,比2021年上升0.9个百分点,Ⅳ-Ⅴ类湖泊(水库)占比21.4%,比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21年下降2.8%,劣Ⅴ类水质湖泊(水库)占4.8%,比2021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地区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考虑到我国整体水资源缺乏,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同时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排水量的上升,我国水环境治理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及《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产业政策的密集发布,水环境治理业务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进入“十四五”以来,“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可见,水环境治理行业在未来仍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2023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水生态恢复方面取得突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2023年5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河湖监管巡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大江大河河口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2024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为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统筹引领了重点流域的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有利于推动水治理的投资和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投入,有利于相关水环境治理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持续大力支持,水环境治理有望再提速。农村污水、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各细分领域将成为水处理业务重要增量。

  供水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居民及企业用水需求相对稳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较小,具有防御性行业的特点,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与之类似,市政污水行业属于公用事业范畴,随经济社会变化的程度不大,排水量也相对稳定。总体而言,水务行业周期性特点不明显。

  作为一家综合性全方位水务公司,联合水务已经深耕水务行业20余年,是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度参与者之一。目前公司业务包括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河湖流域水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业务。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等方式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在水务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司项目分布于国内9个省16个城市,拥有26个运营公司,以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1个供水运营公司。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供水厂8座,污水处理厂11座。公司目前拥有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运营项目的协议和规划处理能力约270万立方米/日。其中供水协议规模210万立方米/日,供水建成规模90.5万立方米/日;污水协议规模60万立方米/日,污水建成规模48.3万立方米/日。

  通过多年运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在国内、国际水务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公司对项目严格把控、精心管理,获得了项目所在地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凭借在水务、水利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公司曾入选“沙利文2020中国新基建企业榜单”智慧水利企业。近年来,公司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安全供水保障城市”和“江苏省水质检测一级实验室”等荣誉称号,在2018年、2019年江苏省饮用水质量百姓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二,为宿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年宿迁市市长质量奖”、“2023年宿迁市质量管理优秀奖”、“江苏省劳动和谐企业”荣誉称号;公司全资子公司宿迁耿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度市级节水型企业”称号,宿迁联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荣获“2023年度宿迁市‘项羽杯’优质工程奖”,三门峡联合水务荣获“三门峡供水卫生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公司其他子公司也获得多项荣誉。

  水务行业是法律法规及政策导向型行业。国家政策是水务行业加快市场化,改善人民饮水健康,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以来,多项水务与水环境治理相关政策陆续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联合水务是一家综合性全方位的水务公司,始终积极倡导以“社会-投资者-员工-客户”共赢的模式推动中国水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践行“中西合璧、以人为本、高效节约”的投资理念,为用户提供优质之水,为保护社会环境提供洁净的水处理服务。业务包括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河湖流域水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业务。公司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主要通过BOT、BOO、TOT、EPC、EPC+O和委托运营等模式开展。

  公司为宿迁、咸宁等全国9个城市以及孟加拉国达卡市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市政供水和工业园区供水两个部分。供水及衍生业务主要涵盖国内外市政和工业园区的取水泵站、原水管线、净水处理厂、输配水管线、加压提升泵站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此外还包括客户服务、水费抄收、智慧水务,以及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及维护等。

  此外,公司体系内还拥有宿迁联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咸宁联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联卓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三家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工程公司,为公司自来水供应业务提供供水管网及远传水表安装、二次供水泵房建设等相关配套工程业务。

  公司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公司高难度废水治理以及城乡排水一体化,为桐乡、荆州、随州等全国10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及居民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服务。

  公司积极拓展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业务,依托于水环境改善技术体系,致力于生态绿色发展,业务范围主要涵盖流域河湖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尾水二次提标等,实现顶层设计引导、投资建设支持、后续运维保障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公司深入挖掘优质水务项目,结合重资产发展和轻资产运营的特点,以“轻重并举”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依托自身供水、污水处理业务领域积累的优势与经验,开展EPC及PPP建造工程类项目的建设。

  公司2023年2月22日披露的《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主营业务分为供水业务、污水处理业务、市政工程业务、水环境治理业务,其中市政工程业务包括供水业务衍生工程和其他工程。为了更清晰、完整地从财务数据上反映公司的战略发展与业务实质,2023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分类调整为供水及衍生业务、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EPC及PPP建造工程类业务4个类型。其中供水及衍生业务包括了自来水销售、二次供水运行维护、自来水供应相关配套工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收入、中水销售收入;水环境及水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的建造及维护业务;EPC及PPP建造工程类业务包括两大类,一是与公司拥有的自来水供水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工程类业务,二是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的规定的,符合“双特征”、“双控制”的特许经营权项目建造工程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仅对主营业务分类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

  目前,公司的业务重点布局在我国长三角、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黄河金三角等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与国内其他水务公司进行错位竞争,深耕国内三四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城市,在国内9个省、16个城市拥有26个运营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联合水务业务布局范围广,在水务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声誉,公司在各项目所在地充分发挥资源、口碑、管理和业绩等优势,以点带面,从单一业务发展到综合业务。

  公司区域优势明显,项目所在地发展潜力巨大:(1)公司自2004年和2009年分别取得江苏省宿迁市和湖北省咸宁市这两个主要供水项目以来,见证了两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宿迁、咸宁GDP及城市用水人口的快速增长,近年来联合水务在这两个区域供水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2)十四五规划指出,国家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沿黄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公司多个项目先后布局于长江、黄河流域沿线,具有广阔的业务拓展机会;(3)公司其他项目所在地,如湖北环武汉区域的荆州和随州等发展中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和临汾等重点发展区域,区位优势好,经济增速快,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坚持“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下,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投资拥有一个供水运营公司,设计水处理能力34万立方米/日,为当地200万人口提供供水服务。南亚及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这些地区的水务行业尚在发展初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广阔。联合水务率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推动孟加拉当地第一个水务项目落地,在此项目中公司与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及孟加拉Decot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为了培养海外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公司除了从国内派了9名由中方人员组建的管理团队之外,还在孟加拉当地招聘了37名孟加拉员工,这为公司未来海外市场拓展、项目建设落地和日常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凭借自身的国际化人才管理团队和高效稳定的运营优势,未来公司的海外业务板块将以南亚和东南亚为基础,进行业务模式、处理技术、管理理念、专业人才的输出,不断开拓“一带一路”沿路的海外市场业务机会。

  公司在专注于供水及污水处理的主业同时,积极进行产业链延伸,从原水取水、水厂(管网)建设与维修、二次供水设施销售与运维、市政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工厂废水预处理、污水资源化中水回用、农村污水处理、水质检测、水环境治理等全产业链拓展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产业链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发挥各项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人才、技术、管理、采购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开拓产业链业务领域,增加业务收入和盈利点。同时,与单一业务相比,“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能够在拓展业务规模、夯实业务能力、降低管理和运营综合成本、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业务附加价值,更有机会获得水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有利于公司的区域内业务延伸和跨区域发展战略。

  公司拥有一支高层次、行业工作经验丰富、长期稳定的管理团队。公司高层均具有海外工作或跨国公司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中层管理团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或具备几十年的水务行业管理工作经历,或熟悉项目公司所在地情况,通过团队密切分工配合,使得各项目有序高效地运行。公司的管理团队架构一方面有利于国内水务业务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际水务市场的开拓,为实施国际国内并重发展、水务产业链轻重业务并举延伸奠定管理基础。

  此外,公司引入DCS、GIS、SCADA、远传水表计量系统和营收系统、报装系统、设备管理智慧云平台等科技手段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安全可靠。公司通过从项目源头的投资成本、财务成本、建设成本,到运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全流程精细化控制,使得各项目公司经营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环境中。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由供水及衍生业务收入、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收入、水环境及水生态修复收入、EPC及PPP类工程业务收入构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780.88万元,同比下降2.52%;实现净利润16,445.56万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931.36万元,同比增长22.80%。

  随着《关于加快市政公用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推动和加快了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现阶段中国水务行业主要由国有水务企业、民营水务企业以及少数国际水务企业构成,形成区域性的市场经营或跨地区的竞争。水务行业竞争格局整体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并存的态势。一方面,大部分水务公司多为地方性上市平台,业务布局具有较强区域性,异地扩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全国性水务公司,依托资金、技术、运营效率等优势进行跨区域扩张,在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根据《2022年城乡统计年鉴》及相关公开数据,当前我国水务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2022年整体水务行业(供水+污水处理)前十家水务公司市场占有率为15.32%,供水和污水处理细分行业前十家水务公司市场占有率分别仅为10.83%和24.23%。

  在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包括联合水务在内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凭借人才、管理、技术等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供水方面,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园区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供水总量及全国用水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在国家深化供水价格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合理回报机制的政策驱动下,供水价格有望进入调价新周期。污水处理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及国家环保政策带动,我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水处理量快速提升;在提标改造、理顺污水项目定价调价机制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污水处理费存在提价空间。量价均有增长潜力,水务行业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水务公司具备持续成长空间且盈利能力稳定向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08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918.2立方米。虽然我国总淡水资源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用水量严重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叠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等状况,目前可用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要求选择缺水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

  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2年至2022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从32.08亿立方米提升至179.55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0%,再生水管道长度从0.64万公里提升至1.64万公里;全国县城再生水利用量从3.24亿立方米提升至17.79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18.6%,再生水管网长度从0.14万公里提升至0.67万公里。2022年,城市、县城再生水利用率分别为28.6%、16.0%。总体来看,近年来污水资源化趋势加速,再生水利用量增长较快,再生水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水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下,市场竞争将弱化原有的区域垄断特征,随着水价上涨的预期,各类型的水务企业收购兼并规模小的水务企业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国内水务行业整合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有技术前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也将加快区域布局,介入其他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并加快拓展新业务,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不断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鉴于我国城市供水量的逐年增长、供水管网布局的日益复杂、水资源污染问题逐渐加剧,水务信息化建设亟需提升,全国各地水务领域正加速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政策层面,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水网监测体系。

  政策的驱动有助于加快智慧水务的发展,通过对“供排污”各环节一体化智慧管控,提高水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管网漏损控制,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管理能力。同时,智慧水务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将有助于打造智慧水环境,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本着“为用户提供优质之水,为保护社会环境提供洁净的水处理服务”的服务理念,公司专注水务业务,充分发挥政府特许经营权、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水务领域完整产业链等多种优势,不断提升公司水务产业投资、建设、运营和技术服务等综合竞争能力。公司按照“轻重并举+科技赋能”的核心战略发展方针,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南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公司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积极稳健实施新项目投资、兼并收购重组等扩张战略,进一步做优做强供水及衍生业务、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业务等主营业务。公司将立足自身和投资者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源,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综合性、全方位的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水务企业。

  存量项目方面,公司以运营管理作为立身之本,继续强化运营管控,坚持规范化运作;多举措开展节能降耗,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收入端,根据国家深化水价改革政策,积极有序推进水价提价工作。同时,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智慧运行,全面开展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不断改善运营效率,提高运营回报,提升水务资产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按照“轻重并举+科技赋能”的核心战略发展方针,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围绕着主营业务,寻找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等领域的优质项目;轻资产方面,聚焦以委托运营为驱动力、回款状况良好的EPC项目,加快拓展全国范围内的水环境治理业务。

  区域布局方面,目前公司国内的业务重点布局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流域、中部区域、黄河流域、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公司将与国内大中型水务公司进行错位竞争,继续深耕国内三四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城市;同时,公司将贯彻“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下,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深度挖掘性价比高、盈利能力强、风险可控的海外投资项目。

  一方面,公司将围绕水务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寻求合适的投资标的,通过不断实施新项目投资、并购重组,持续扩大供水和污水处理规模,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研究评估新兴产业,围绕双碳、节能、高新科技等领域,在国内和国外寻找合适的新技术、新模式,提早进行产业化布局。

  公司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业绩说明会、路演、互动e平台等多渠道向投资者全面、细致的阐述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积极主动传递公司价值,使得投资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认识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特性,增强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有序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与提升。

  水务行业所提供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关系国计民生。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将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质量不达标将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对利用中水的生产过程造成不利影响。联合水务非常重视自来水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排水水质的质量控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及地方监管标准,但公司仍可能因进水水质严重超标、处理设施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或意外事件而面临出水水质不符合质量标准并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运营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做好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确保自来水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排水水质达到相应监管标准。

  公司从事供水、污水处理业务,供水厂及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项目建设期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公司于2023年3月27日上市,目前仍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上市前主要的资金筹措方式为债务融资。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口径资产负债率为51.72%。如负债和资金管理不当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及偿债风险。

  应对措施:上市后,公司将合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而降低公司流动性及偿债风险。

  我国供水价格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政策,价格主管部门主要依据《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以定期成本监审核定的定价成本作为制定或者调整供水价格的基础,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进行制定并相应进行水价调整。对于污水处理服务,公司已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均为特许经营模式或接受政府方的委托运营,相关定调价申请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同意。根据特许经营协议或委托运营协议,公司在成本上升或进行提标改造的情形下可以提出调价申请,但价格的调整申请需经过价格监审部门的成本监审并需要履行审批程序,价格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公司存在供水或污水处理价格难以及时随经营成本提高而进行相应调整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成本变动情况,并持续与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根据各项目所在地政策规定适时启动调价申报及完成调价工作。

  高新发展: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终止,后续能否继续推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已有9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01.85万股,占流通A股2.4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4.44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2.933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69.30%,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相关产品